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扬州 文化扬州古今辉映魅力四射

文化扬州古今辉映魅力四射

2019-4-28| 发布者: caojiaxin| 查看: 2099| 评论: 0|原作者: 孔茜 王璐 王鹏|来自: 扬州日报

摘要: 文化是扬州最为显著的城市标识,也是名城魅力的发散之源。市委书记谢正义指出,扬州要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大力推动扬州文化建设高质量走在前列,向海内外展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实模 ...

  文化是扬州最为显著的城市标识,也是名城魅力的发散之源。市委书记谢正义指出,扬州要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大力推动扬州文化建设高质量走在前列,向海内外展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实模样。

  一年来,扬州文化建设大事不断、喜事连连,以举办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扬剧电影《衣冠风流》参展第16届世界民族电影节、第五届朱自清散文奖颁奖、扬州戏曲园开园等为代表,文化扬州生机勃发、成就斐然。

  明珠生辉,“运河长子”争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排头兵”

  在大运河沿线35座城市中,扬州是唯一与大运河同生共长、兴衰与共的城市。2500多年来,大运河滋养了世代扬州人,面对“母亲”的慷慨馈赠,“运河长子”满怀感恩。

  5月3日-6日,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将在扬州举行,运河城市将会聚一堂。包括主题演出、展览展示、主题论坛等在内的近20项活动,将充分展示运河的悠久历史、深厚底蕴以及现代活力。

  这是扬州争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排头兵”的又一行动。大运河申遗成功以来,扬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耕细作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

  去年10月12日,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开幕,近30个国家的政要、高级官员、专家顾问等会聚扬州,深入探讨“世界运河城市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话题。

  中国·扬州首届运河主题国际微电影展表彰晚会是该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进程中“中国行动、江苏实践、扬州案例”的一次创新性探索。

  去年底召开的扬州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力量办好的“新十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全力打造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今年3月24日,南京博物院在扬州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初步设计规划图。根据规划,9平方公里的运河三湾风景区被定位为“世界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以“运河文化新地标、城市旅游新板块、滨水开发新模式”为目标,倾力打造大运河博物馆及运河文旅板块、公园休闲板块、文创科创板块、会展酒店板块。

  目前,规划中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初步确定两个常设主题展览,分别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以及“应运而生”大运河两岸文化经济展。此外,“隋炀帝与大运河”“运河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临时展览也正在规划中,力争为参观者呈现壮阔的运河全景。

  千灯明亮,城市书房滋润心灵,公共文化服务渐成体系

  24小时城市书房,是扬州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生动案例。4月22日,又有6家被市民誉为城市“文化灯塔”的24小时城市书房集中揭牌。至此,扬州主城区24小时城市书房已达30家,实现了区域全覆盖。

  在每个24小时城市书房最醒目的位置都有这样一句标语——城市书房永远明亮,我们的城市就充满希望。

  遍布城乡的24小时城市书房仿佛一座座“文化灯塔”,照亮了城市的未来,也成为了扬州的“精神文化高地”。

  “‘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扬州素有读书传家、读书有福的传统。2015年9月,扬州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在广陵新城红帆驿站建成开放,随即成为青年白领青睐的‘第三生活空间’。”市文旅局局长季培均说,顺应广大市民的阅读需求,三年多来,扬州拿出最繁华、最漂亮、人员密度最大的地方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将阅读空间嵌入城市的各个角落。

  如今,这束“文化之光”已从城区辐射至乡村。4月22日,城市书房“姊妹版”——沙头村草垛子书房、沿湖村渔家书房两家乡村书房正式开放。“这既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也为建设美丽乡村增添了文化活力。”季培均说。

  24小时城市书房,是扬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为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市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音乐厅根据各自功能,每月策划一系列主题活动,便捷、高效、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渐成体系,给市民带来强烈的幸福感、获得感。

  由市政府投资近20亿元建设、位于明月湖畔的扬州新大剧院,是扬州改革开放以来一次性投资最大的文化项目,也是“推动扬州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十大文化事业项目之一。目前,新大剧院外墙施工基本结束,未来,这里将成为集戏剧院、综合性剧院、影院、综合书城、艺术培训中心等功能设施为一体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与此同时,扬州群众文化活动也是多姿多彩。4月20日,第四届“绿杨人家”社区艺术节在宋夹城开幕,“幸福和声”合唱展演、“舞动扬城”广场舞展演、“欢乐‘艺’家人”家庭才艺大赛等系列活动,预计将吸引数万名市民参与。这项政府主办的文化惠民工程,不仅是扬州全民艺术普及的载体,也成为市民热爱生活、城市安定和谐的形象窗口。

  曲高和众,出人出戏出精品,地方文艺绽放世界舞台

  扬剧《衣冠风流》演出剧照

  3月26日晚,大型历史古装扬剧《鉴真》在扬州大剧院首演,收获满堂喝彩。美国当地时间4月7日晚,第16届世界民族电影节在洛杉矶落幕,作为中国唯一一部参展的戏曲电影,扬剧《衣冠风流》获颁“最佳音乐电影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十多天内,百年扬剧连续展示新作新剧,在中国戏曲界引起强烈反响。

  近年来,扬州以“令人向往”为追求,执着坚守文艺发展“出人出戏出精品”的核心规律,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世界文化版图烙下了“扬州印记”。

  最近几年,扬州曲艺先后赴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展演,扬州木偶的足迹遍布美洲、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扬剧亮相韩国、法国等,所到之处反响热烈,中国留学生、各国观众纷至沓来,被扬州地方艺术及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深深吸引。

  扬州文化走出去硕果累累,一方面源自历史的积淀,另一方面,则是现代文艺发展开出了惊艳之花。

  2018年9月5日,扬州四大国有艺术院团和市文化艺术学校聚首扬州戏曲园,实现了人才培养、非遗传承、艺术展演等文化要素聚合。半年多来,各文化单位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中篇扬州评话《玉山子传奇》摘下中国曲艺牡丹奖;第七届中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传承展演,扬州收获12个奖项;扬州歌舞剧院打造首台舞剧《水印扬州》;扬剧高密度赴外演出,青年演员担纲的剧目场场火爆……

  “中国木偶人才传承培训基地”落户扬州,扬剧史上首批本科生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24名曲艺新学员进入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学习……盘活本土人才资源,新人辈出的扬州传统文化艺术,创新之路越走越宽,生命力越来越旺盛。

  精神引领,朱自清读书节、散文奖,书香扬州新名片

  纪念朱自清诞辰120周年朗诵会暨“朱自清散文奖”颁奖仪式在扬举行

  一身傲骨的朱自清,是扬州近现代史上走出的文学大家。多年来,扬州人不仅敬重先生家国天下的情怀,更循着先生的“背影”,找寻着文学的风骨与学人的精神。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的脚步近了……”4月22日上午,第五届朱自清读书节开幕现场,十余位小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着朱自清的名篇《春》,百年前先生写下的字句,从稚嫩的口中吐露,如拂面春风,细细浸入聆听者的心田。

  本届读书节以“书香礼赞新中国 阅读追梦新时代”为主题,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泛开展主题阅读引领和示范活动,活动贯穿全年。全市将开展8个篇章400余场主题阅读推广活动,广泛营造书香氛围。

  而颁奖地永久设立在扬州的“朱自清散文奖”,已成为中国散文界的标志性奖项,也成为了扬州文脉传承和文化创新的新名片。去年11月21日,第五届“朱自清散文奖”在扬颁奖,天下文人雅士以散文的名义会聚扬州,向先生致敬。五位获奖作家丁帆、肖复兴、孙郁、车前子、潘向黎在中国文学界拥有广泛影响力。

  《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说,五届“朱自清散文奖”秉承了朱自清先生爱国敬业的文化担当,标志着当代中国散文的新进程、新高度。“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些获奖者可敬可亲,可靠可信,匹配‘朱自清散文奖’,匹配于‘古风依然在、新美更迷人’的扬州,匹配先生那一代文豪自然绘就的现代民族良心图谱。”

  古今辉映,“文博城”亮出隐性文物资源,文化遗产灿烂夺目

  2500多年的沉淀,让扬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扬州始终坚持特色发展,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坚守并弘扬城市个性,彰显扬州的独特魅力。

  2006年5月,扬州开国内先河,作出建设“文化博览城”的重大决策,提出用15年的时间,把扬州建设成为“文化博览城”。十余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将文博城建设作为名城建设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彰显城市人文精神,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截至去年底,全市完善提升、恢复和新建文博场所138处,今年还将再建16处文博场所。

  一个个文博场馆,亮出了扬州隐性的文物资源,串起了分散的文化资源,用起了宝贵的精神资源。成为市民走近先人乡贤的去处、游客了解扬州历史文化的窗口、文化扬州的靓丽名片。

  扬州是全国知名的“非遗大市”,目前拥有世界非遗项目3个、国家级19个、省级46个、市级202个,非遗传承人国家级27人、省级82人、市级278人。

  随着百余座文博场馆建成开放,类别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了充足的展示空间。地方戏曲、传统手工艺、传统美食……一个个非遗项目在展演中唤醒了市民的城市记忆,产生了强烈的精神共鸣,将优秀的地方文化符号永刻心中。

  “保护与利用并举,改造与复兴同步”。文博城建设绘就的磅礴画卷,把“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实模样直观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