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App
扫一扫阅读

非遗如何活起来火起来?听4位学者娓娓道来
引力播
2020-07-26 23:14

非遗如何活起来、火起来?今天(7月26日)下午,由苏州市方志办主办的“‘非遗’活化在民间”分享会亮相第十届江苏书展,叶正亭、袁牧、龚平、邢静4位学者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引力播

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苏州是江南的文化中心,不仅拥有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苏州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80项,包括人类非遗代表作6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2项、江苏省非遗代表性项目124项。文化遗产不仅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一种文化情结和城市名片,更是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根基和血脉。

今天的分享会上,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叶正亭期望非遗创作要“器随时代”。他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苏绣)传承人姚建萍创新性地让苏绣与手表相结合为例,表示非遗应拥抱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受年轻人喜爱的艺术品。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袁牧举例说,上个世纪末,苏州昆曲虽然还“活着”,但剧目陈旧老化,演员青黄不接,剧团人心涣散。幸而遇到白先勇先生全身心地对其进行全方位地改造,于2004年推出青春版《牡丹亭》,让昆曲旧貌换新颜,重新焕发了活力。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龚平则讲述了苏州的非遗保护工作。他认为,给非遗留一点“自然生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培育非遗的“人文生态”。要让年轻人觉得非遗不仅在祖辈父辈身边,而且也在自己身边。要通过功能创新让它成为一种年轻人喜欢的饰物或者个性标志物。通过非遗人文生态的培育,让更多非遗项目与一代一代的“我们”一路前行。

分享会上,市方志办还带来了由叶正亭执笔的《苏州风物》。该书生动介绍了苏州的地情风物,不仅写物产、写工艺、写艺术、写美食、写景观,更是写文化、写生活、写人生、写精神。 (苏报融媒记者 姜锋 实习生 余欣桐 文/摄)

引力播记者:姜锋
责任编辑:沈煜鸣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