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专题 新华书房 《定力: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 新华书房2018第四季度推荐书单

《定力: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 新华书房2018第四季度推荐书单

2018-12-11| 发布者: zhaowei| 查看: 2879| 评论: 0

摘要: 本书从文化理念的深层角度,对依靠何种“定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探究。贯穿本书的是作者倡导的知识三元论。作者建议,要运用“中庸之道”的智慧来防止各种极端事件的发生,做到守正、致和与随变。在治理经济 ...

  “新华书房”是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全民阅读办、新华日报社联合推出的全媒体阅读品牌,面向全省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广大读者,倡导在书香中滋养心灵、提高修养,在阅读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经专家、学者、业内人士严格遴选,2018年第四季度“新华书房”10本好书、10本延伸书目新鲜出炉。10本好书分别是《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国时代》《海魂:两个人的哨所与一座小岛》《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国之路》《定力: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规模》《时间的压力》《海绵城市十讲》《生命3.0》,10本延伸书目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通识》等,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科学、历史人文、科普新知等丰富内容,展现精彩思想、集萃新版好书,与读者一道分享。

  

  作者/主编:杨百寅,单许昌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7

  本书从文化理念的深层角度,对依靠何种“定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探究。贯穿本书的是作者倡导的知识三元论。作者建议,要运用“中庸之道”的智慧来防止各种极端事件的发生,做到守正、致和与随变。在治理经济方面,要综合运用道德、政府和市场这三种力量;在治理社会方面,也要综合运用德治、法治和政治这三种治理模式的精华,并根据实际变化不断动态平衡,防止社会治理模式的僵化与失衡。本书系统地分析了知识的引力、思想的活力、文化的魔力、主义的动力、现实的压力、理性的张力、理想的魅力、变革的阻力以及复兴的定力,为中国当下的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参考框架和坐标。

  新华书房·第四季度

  导读荐读 · 本书目录

  1 知识的引力/ 001

  1.1自然的束缚知识的力量/ 004

  1.2思想的构件知识的内核/ 009

  1.3论整体思维鉴内在逻辑/ 012

  1.4知识之发展螺旋式上升/ 024

  1.5知识的活性良知不可缺/ 033

  本章小结/ 036

  2 思想的活力/ 037

  2.1混沌的世界思想的活力/ 039

  2.2析中国社会辨多元思想/ 042

  2.3传统的思想稳定与和谐/ 044

  2.4西方之理念民主与科学/ 057

  2.5社会主义兴革命为公平/ 062

  本章小结/ 069

  3文化的魔力/ 070

  3.1文化与教化社会性知识/ 073

  3.2文化三层次含义各不同/ 076

  3.3探思想文化建分析框架/ 081

  3.4文化的意义包含时空观/ 113

  本章小结/ 129

  4主义的动力/ 130

  4.1信仰价值观理想乃主义/ 134

  4.2整体性思维儒释道合一/ 139

  4.3资本逐利润平等为回报/ 148

  4.4革命的信仰公平和正义/ 156

  4.5中国的特色伟大的理想/ 161

  本章小结/ 163

  5现实的压力/ 164

  5.1自然之条件地理之状况/ 166

  5.2传统之文化民族性基因/ 170

  5.3儒释道文化稳定与秩序/ 176

  5.4西学之东渐社会之变迁/ 183

  5.5曲折之道路艰难之探索/ 190

  本章小结/ 198

  6理性的张力/ 199

  6.1理性的本质过程与结果/ 202

  6.2实用的理性和合的逻辑/ 208

  6.3功利的理性资本的逻辑/ 216

  6.4革命的理性活性的逻辑/ 223

  6.5理性的本质不同的范式/ 230

  6.6科学的理性认识方法论/ 236

  本章小结/ 241

  7理想的魅力/ 242

  7.1理想与信念人类的灵魂/ 244

  7.2传统的理想社会之大同/ 255

  7.3资本的理想效率与增长/ 259

  7.4革命的理想消灭不公正/ 262

  7.5复兴的理想现代化社会/ 266

  本章小结/ 270

  8变革的阻力/ 271

  8.1化变革阻力仗人心之势/ 273

  8.2二元对立论认识简单化/ 276

  8.3理想主义者心高又气傲/ 278

  8.4现实主义者麻木或盲动/ 280

  8.5理性主义者单纯而自负/ 282

  本章小结/ 288

  9复兴的定力/ 289

  9.1三源趋合流融合聚定力/ 292

  9.2察动态平衡行中庸之道/ 308

  9.3理想与现实理性促平衡/ 315

  9.4市场与政府道德为共生/ 320

  9.5法治与德治政治为引导/ 328

  本章小结/ 346

  后记/ 347

  导读荐读 · 阅读指引

  这本书解决什么痛点?

  ——让你9步领略此书精要

  中国当前处于一个大转型的时代,各种知识、思想、文化都处于一个大增长但同时又略显无序的状态。昨天还深信不疑,今天就可能要彻底摒弃。生于斯的人们,往往会因为理想、现实与理性的冲突,各种知识、思想和文化的碰撞,而生发出各种迷茫。

  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思考我们自身知识、思想和文化的框架,分析我们自己的工具。通过这个工具,可以淬炼个人和组织的定力,看清未来方向,不被转型过程中的短暂迷茫所淹没。

  知识的引力

  人作为自然之子,和其它物种一样,都会受到自然的约束。但是,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就是人类发明了语言文字,从而能够把人类的经验和思想一代一代地积累下来,并成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也就是培根所言的“知识就是力量”。

  人类的知识纷繁复杂,但从整体上来说,分为三类知识:一类是感性知识,主要是指来自实践经验的知识,一类是理性知识,主要是那些理论化和公式化的知识,第三类知识是活性知识,这类知识很特殊,它主要反映的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和事情的心态和感受,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的范畴。有些人并不承认这类知识,只将他们看成某种意见或主张。秦桧既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也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他缺乏良知,遭人唾弃。可见,良知是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做良知人。

  这三种知识只有互相生成和相互转化,才能形成知识积累和创新的螺旋,知识才能展现出它的力量。

  思想的活力

  我们每天都要从世界上接受大量混乱的信息,有些信息对我们是有用或有意义的,有些信息则是无用的甚至是干扰性的。思想理论,作为我们以概念和命题的方式来组织描述和解释现象的工具,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大的作用。好的理论以尽量少的假设就能解释大量现象,从而成为我们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法宝。

  古代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与思想并存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就是形容各种思想主张相互竞争同时又相互促进的局面。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化,中华文化最终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合流并成为社会主导思想的局面。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也曾经创造出辉煌的文化,也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强势入侵,中国也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也在中国慢慢传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在新时期又进行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现在又在致力于让中国人民强起来的重大历史任务。

  因此,影响当下中国的思想非常多,我们这里仅仅分析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稳定与和谐,儒释道三家分别从各自的视角提出如何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逻辑。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非常重视发展和效率,民主与科学只是实现发展和效率的工具。社会主义特别强调公平与正义,要求借鉴人类既往一切优秀成果。我们分析这三种主要的思想体系,主要目的是吸取精华,融和创新,为当下的社会变革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文化的魔力

  人类知识和思想体系只是人类文化系统的一部分,文化是人类借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模式,对社会影响是系统而全面的。

  分析文化需要一个基本的框架,我们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内在核心层,也就是基本信念和基本假定层,是一种文化的基本前提,往往隐而不现,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价值导向层,它是文化群体成员确认哪些行为规范是好的和有意义的,哪些是坏的和有害的,是解决“应当如何”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行为意向层,是在基本假定和价值导向的基础之上,形成各种有意义的行为规范,是解决“如何”的问题。

  文化不仅仅有三个层次,还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知识,二是处理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知识,三是处理人与自身关系的知识。

  文化的三个层次结合文化三个方面的问题,形成了本书的九个分析构念:世界观、本体论、方法论、人生观、道德观、知行观、人性论、价值观、理想相关,并用这九个构念来分析传统文化、西方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化。任何一个文化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演化的,在研究这些文化时,不仅仅要分析它的要素,还要把它放置在一定历史时间内和空间内进行考察,才会显现出其魔力来。

  主义的动力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主义,譬如拜金主义、资本主义、实用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但主义究竟是什么,却很少有人去深究。主义是人类为了寻求生命的意义而构建的特定思想体系与学说主张,表现为明晰的核心价值观、坚定执着的信仰和鼓舞人心的理想以引领人们的行动。主义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理想是追求一个公正、有秩序的大同社会或小康社会。而资本主义则追求的是自由、平等、民主等一系列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理想社会,其主要特征是看重效率和经济发展。共产主义的理想是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在这个“自由人”的联合体里,每个人都是平等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主义作为牵引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对人类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将稳定的力量、发展的力量以及公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现实的压力

  中国的自然环境约束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胡焕庸线”揭示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与人口的分布规律,而“竺可桢线”揭示了中国文化变迁的气候因素。这些规律,从自然环境层面,揭示了中国古代王朝周期性变化的诱因。直到今天,中国面临的自然环境,还在深刻塑造着中国历史变化的进程。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影响当前中国人思维重要因子。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复杂的文化和性格:外柔内刚、中庸、智慧、坚韧、孝悌,但又缺乏独立自由思想(道家的自由思想是一种消极性自由)。传统文化重视稳定、秩序与和谐,至今是当前值得重视的价值导向。

  中国人早年对资本印象很坏,因为资本主义的列强总是欺负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为思想观念的限制,对资本也采取了排斥的态度。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利用资本和市场发展了经济,推动了社会向现代化强国的转型变革。建设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中国社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所经历的曲折和教训也应该被汲取。

  理性的张力

  理性实际上不仅仅是西方文明的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将人们的视野束缚在具体可见的事物上,而不去关注看不见、摸不到的更根本的规律性问题。

  资本主义最大的理性莫过于建立在否定传统特权基础之上的功效理性,功效理性奠定了资本逻辑的基础,推动了整个资本主义各个层面的运转。

  革命理性的实质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即价值理性。关注现存的和历史的不合理问题,从而通过批判性思维或活动对之进行改造。革命理性的优点是能够关注人类核心价值,并将现实问题总结上升为理论。伟大的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现实的物质力量。

  理性的范式各不相同,主要是其基本假定、价值导向及理性规则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不是人为的,而是一种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总结。

  我们总结了科学的理性认识论:即一个理性的过程需要有博学作为根基,以审问前提作为起点,以慎思作为推理与分析的过程,以明辨结论作为理性的重要节点,以笃行作为理性检验和反思的重要步骤,形成一种理性思维的螺旋上升。这种知识的螺旋,我们称之为明辨性(批判性)思维。

  理想的魅力

  苏格拉底认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中国传统社会的理想追求是大同世界、小康世界、极乐国土、桃花源世界。追求社会公平公正、秩序稳定,强调人的身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西方资本主义梦想的核心是重视发展和效率,让资本获得回报以实现个体全面发展。

  共产主义理想的基本特征:一是强调社会公正,二是强调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社会各阶层从认识上借鉴和汲取不同思想文化的精华,从行动上把握和处理好稳定、发展与公正的辩证关系。

  变革的阻力

  任何社会变革都会面临各种阻力,成功的社会改革家都懂得势的力量,并善于用势,所谓“顺势者昌,逆势者亡”。人心的向背是变革趋势的根本性、决定性因素。智慧型的改革家抓住人心这个重要的活性知识,而非陷于感性、理性的二元论思维模式。

  整体思维主导的社会变革,认识并利用感性、理性与活性知识的作用及其互动关系,从而更好地平衡变革的理想、现实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因势利导避免理想主义的幼稚、现实主义的盲动、以及理性主义的单纯。

  复兴的定力

  人类的行为受到现实、自由及理性这三个永不静止的力量的推动。因各种不确定性而生发迷茫,每个人要平衡相应的三个作用力:感知的外部世界和真实经验、被激活的理性及主导价值观。

  社会发展是由规律性与非规律性共同主宰的,每个人、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利益和观念。这个时候我们要运用中庸之道来防止各种极端事件的发生,做到守正、致和与随变。

  社会发展的核心主题是稳定、公正与发展,失衡会造成很多悲剧。价值导向对于一个社会来说非常重要,我们认为,价值观应当是开放、包容和多元的。但主导的价值导向应当清晰和明确。

  在治理经济方面,应当综合运用道德的力量、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忽视任何一种力量,经济发展都会遇到重大问题。在治理社会层面,也要综合运用德治、法治和政治,并根据实际变化不断动态平衡,防止社会治理模式的僵化与失衡。

  本书作者

  杨百寅博士,江苏省常熟市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创力讲席教授、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荣获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学会的“杰出学者奖”。

  他的知识整体理论、中国式领导和高管团队有效性的研究论文和其他多篇学术论文曾分别获得国际学术期刊和研讨会的最佳论文奖。曾任SSCI刊源英文学术杂志《人力资源开发季刊》主编和其他多家学术期刊的编委。曾任教于美国的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爱达荷大学(University of Idaho)和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媒体聚焦

省内推荐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