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敬一丹以一部《我遇到你》为职业生涯做了一个小结,书中回顾她在央视 27 年心路历程,引起广泛关注。三年之后,2018 年 7 月,其新作《那年 那信》由磨铁图书倾力推出。这部作品跨越 68 年时光,浓缩 1700 封珍藏家书,承载了五代人的痕迹,是一部 " 家史 " 式的成长记录。 《家书》全书共 30 个篇章,敬一丹以 " 信中信 " 的方式与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后代交流,引出信的故事。从 1950 年的情书,到 2018 年的 " 微信控 ",不同年代的气息渗透其中。在敬一丹看来,这些信里记录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代代都有故事,家家都有故事,千家万户的故事就像一块块小拼图,拼出了不同年代的世间图景。 这是一部关于家、关于记忆、关于回望的作品,在行文之中,敬一丹保持着一个媒体人冷静客观的风格,她说:" 记忆是一个人的本能,记录是媒体人的自觉,而纪念体现了代际的传承。" 敬一丹以平实、沉静的文字,与读者分享着这一切。正是这种独特的风格,让读者从中看到的不只是别人的记忆,不同的人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不同心境和心得。 读者翻开《那年 那信》,会发现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书中 38 幅插图清新传神,描绘出生动情景,插图作者李小梅与敬一丹同龄、同学、同宿舍,两人的默契体现在文图之间。 《那年 那信》通过一个个细节让人感受到家教家风的传承。一部好的作品,就是这样,有人从中看到了历史,有人从中看到了将来,有人从中看到了温情悲喜,有人从中看到了家教家风传承。 就像敬一丹父母在书的封底所写的那样," 我们想象,面对这些信,年长的读者会觉得熟悉,儿女的同龄人会有共鸣。年轻人呢?如果他们能从中看到一代一代的来路,我们就很欣慰了。" 敬一丹在书展现场分享了书中故事,以及与父母的书信记录,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她说,虽然现在她喜欢回忆,但丈夫建议她,要多向前看,发现生活中的新东西," 所以,我想,下一步,如果还要写书,我会写一些新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