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深入,针对特殊人群的阅读服务在全省多了起来。无锡推出了针对城市建设者的“匠人书屋”,宿迁的“天使之翼读书会”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外活动,南京的“朗读者联盟”多年来为视障人士录制有声书……人们常说,衡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从其对待少数人的态度就可见一斑。今天,伴随着琅琅的读书声,一个有温度的江苏正在书香中慢慢滋长。 特殊人群,阅读服务的新目标 每个周末,家住宿迁埠子镇的12岁的男孩陈壮都要到镇上的文化艺术中心,这里是宿迁“天使之翼读书会”设在埠子镇的阅读点,在这里,陈壮将和其他20多位小伙伴一起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以及《论语》等国学经典。 宿迁“天使之翼读书会”的创办人冯克品告诉记者,这个读书会是一个面向少年儿童的公益读书会,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享受阅读,接触传统经典,从2015年起,读书会发起了“乡村天使阅读行动”,将阅读点下放到农村及周边乡镇,埠子镇读书点已经是读书会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设立的第五个乡村读书点。陈壮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来,读书会不仅让陈壮同学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也让他越来越懂事了。 像“天使之翼读书会”一样,近年来,全省各地涌现出了一批针对特殊人群的阅读机构,如省阅读办联合南京汽车客运南站,在候车区设立“书香角”,为广大候车旅客提供阅读服务;无锡梁溪区针对老年人和视力不佳人群设立的“大字微图”,解决了“想看书而看不清”的困扰;连云港市阅读办与市残联共建的乐享阅读服务中心,为行为障碍人士提供阅读服务。 这些阅读组织,用细腻的心思,发现不同人群的阅读特点,精准地送去精神食粮。 公益组织,阅读服务的主力军 唐莹是南京新闻综合广播的资深播音员,也是金陵图书馆主办的“朗读者”公益组织的一员。她刚刚录制的志愿者焦庆福撰写的《我对〈边城〉有过承诺》,将进入金图有声书库,并同步发布在金图官微、喜马拉雅fm等音频平台,成为视障者的有声读物。 “朗读者”是金陵图书馆联合南京新闻广播推出的一项面向视障人士的公益性志愿活动,通过招募朗读志愿者,将图书作品录制成有声读物,供视障群体及其他有收听需求的人群阅读。 从2012年发起至今,参与“朗读者”志愿者人数总计近9000人,服务全国范围全龄段盲人读者3万余人。录制现当代文学书籍87种,总时长超过200小时,并有一部分作品正式出版,赠送给盲企、盲校、社区等盲人团体。自2014年加入“朗读者”,唐莹已经录制了近10期节目。她说:“与新闻节目即兴发挥不同,录制这类节目,除了不能犯错外,还要投入真情实感,让声音有美感。” 11月,“朗读者联盟”正式挂牌,更多的图书机构、阅读组织、出版单位、企业和个人将加入进来。南京市全民阅读促进会秘书长、朗读者项目负责人杨长进说,“朗读者”是一次借助社会力量、从公益角度入手的全民阅读尝试,有助于形成示范效应,鼓励更多人用新理念、新形式服务于特殊人群。 受“朗读者”启发,唐莹也联合朋友们在今年3月成立了“粹朗诵”公益组织,用声音为视障者服务。短短几个月已经发展了40多位核心成员,每周都有小活动,每月都有大活动,获得视障者的好评。特别是精心组织的“盲人电影院”活动,通过文化助盲行动在全社会兴起了“全民阅读”新风尚。 文化普惠,小众阅读的支点 “在别人眼里,我的父亲也许仅仅就是一位十分普通的建筑工人,但在我的眼里,他的肩膀比谁都宽大,他的手臂比谁都坚硬……”怯生生的童音响起,原本低头看书的人们都抬起头张望。11月19日,一个温暖的朗诵会,在无锡梁溪区首个“匠人书屋”阅读驿站举行,来自无锡市惠山区洛社张镇小学六(3)班的刘梦宇作为“新市民”子女代表登台讲述《我的匠人父亲》,从孩子的视角展现城市工匠生活的酸甜苦辣。 “匠人书屋”是梁溪区图书馆联手无锡建设培训中心、杨柳风学堂共同打造的特色阅读驿站,旨在为辛勤耕耘无锡的建设者们提供汲取知识、休闲交流的精神乐园,让他们能够在现代高度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社会中提升自我。梁溪区图书馆馆长过丽娜对记者说,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每个社会群体都应受到政府的文化普惠。我们希望为城市建设者这类人群提供精准化、定制化的阅读服务,满足他们在新时代更深层次的文化需求。 从电波中的曼妙语音,到乡村的琅琅书声;从苏北乡村的阅读驿站,到江南锡城的匠人书屋。不论是公益组织还是图书机构,阅读服务深度推进的背后,是政府对新时期群众个性化文化需求的理解与尊重。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特殊人群提供更专业、更具主题、更有针对性的阅读选择,无疑为解决这对矛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