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眼


南北“都挺好”,江苏书展新朋老友来相会

图片

在苏州举行的江苏书展步入第二天,苏州评话曲友会、在地方文献里遇见多彩江苏,优秀童谣唱响书展,杨波做客全民阅读大讲堂讲述70年前“横渡长江”等活动吸引不少书迷。有意思的是,书展新老朋友来相会,除了苏州元素,南北对碰,也给读者带来不少新鲜感。

图片

生活在南京的范小青说,自己始终是苏州作家

昨日在分享会上,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范小青与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一梅以“文学与当下社会”为主题进行现场对谈。

范小青在苏州长大,毕业于苏州大学。她对城市的写作有着极强烈的欲望和兴趣,对苏州这座城市也有深厚的感情。苏州的一街一巷她都非常熟悉。范小青创作四十年来都市系列的代表作,都是关注都市底层人民和普通老百姓生活的。

传统与现代间的纠葛,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颇为明显。其早期用苏州方言写成的《裤裆巷风流记》俨然在为苏州、苏州人立传。近日出版的“范小青小说典藏 • 长篇都市系列”,其中涉及城市建设、小巷生活、外来人口、社区干部等方方面面,更是一份解读苏州的百科全书。

范小青评价苏州人的性格是“不张扬的努力,低调的奋斗”,更从听评弹中感受到苏州这片“温和而有张力”的土地所特有的重视细节和叙述。因为工作关系,苏小青后来长期生活在南京,但她说,“我不会成为一个南京作家,我始终是苏州作家。”

范小青认为,作家要关注时代的变化,更要关注时代中人的变化。比如过去常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现在不少年轻人宣布“不婚”,这种观念上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对人带来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图片

 

他画的市井生活长卷局部藏在《都挺好》里

图片

还记得今年的热播剧《都挺好》吗?不少观众对这部剧的开头记忆犹新:在时长一分钟的片头中,配合着曲调悠扬的苏州评弹,11 幅别具一格的工笔画一一呈现。这些画就出自苏州画家谢友苏之手。昨日,谢友苏携根据耗费 6 年时间绘制的工笔画长卷《平江岁月图》而设计的经折装画册惊艳亮相苏州书展,与现场的读者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

苏州人谢友苏出生于书画之家,他画的苏州市井人物,在报纸上连载,苏州人都很熟悉。《平江岁月图》全长 50 多米,其中画作长 45 米,0.54 米宽,通过市井长街上近千名人物生动描绘了自民国至当下近百年间苏州百姓的市井生活风情。

图片

《平江岁月图》的创作起源于 2013 年谢友苏与著名艺术片导演刘郎的一次交流,刘导提议谢友苏可以创作一幅从宋朝开始的地方生活风情长卷。谢友苏认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可以从民国末年开始创作这幅长卷。“动手创作之后,困难太多。几次想打退堂鼓,得到刘导的不断鼓励,硬着头皮一步一步走下来,困难也就这么过来了。完成作品后觉得非常坦然,虽然绘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也就这样了。”谢友苏说。

《平江岁月图》画册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将谢友苏的《平江岁月图》画卷设计成经折装,方便喜爱这幅画的读者收藏欣赏。由于画册很重,出版社的编辑只带了少量来参展,没想到一千多元一本的画册现场被谢友苏的粉丝一抢而空。

图片

 

北方实力派孙惠芬来苏州爱上了小桥流水

相对于范小青、王一梅这些书展“老朋友”,来自大连的实力作家孙惠芬携六部长篇力作,首次来就爱上了苏州,签售完不仅去品尝苏州美食,还表示要去逛逛观前街。

此次孙惠芬带来书展签售的由作家出版社精心打造的“孙惠芬长篇小说系列”,吸引了不少文学爱好者前来。这套书包括《歇马山庄》《上塘书》《吉宽的马车》《秉德女人》《后上塘书》《寻找张展》,是孙惠芬三十余年优秀长篇小说创作的大结集。

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孙惠芬凭借三十余年来扎实的创作,以饱满、厚重形成了她独特的小说美学风格。北方色彩,令她的小说辨识度很高。评论认为,不少作家总不希望被潮流所抛弃,但孙惠芬则是那种理解潮流,又不跟着潮流走的人。

图片

许多人把孙惠芬定位在女性作家,但在评论家看来,善于写女性的孙惠芬应该算“中国式女性主义”。孙惠芬说,“从小在大家庭长大,身边全是女人,所以,特别注重她们的心潮起伏。每一个心潮涌动,都是文学的历史。”童年在大家庭的经历、敏感压抑的内心催生了她的感受力,进而激发写作的冲动。写那部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时,创作激情喷薄而出,每天一万多字疯狂地写。而现在一般只写半天,也不会熬夜写。

对乡土的关注更她的写作具备厚重感。“笔下的乡村人物,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写自己如何出走,很多年以后才写乡村人的还乡。”后来离开乡村,生活在都市,就从身边的农民工观察起。孙惠芬笑说,去采访家旁边的工地上的民工搜集素材,也吃过不少闭门羹。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楠 苏州报道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余萍 陈俨摄影

看全文
下载扬眼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