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App
扫一扫阅读

  • 书乐
    2021-07-26
  • 与书有缘
    2021-07-23
  • 更多专题新闻
    来这里,感受最江南的“苏式”生活
    引力播
    2021-07-08 23:36
    引力播记者:姜锋

    自明代中期开始,苏州无论社会发展,还是生活时尚,都处于引领潮流的突出地位。“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时人将这种现象或潮流称为“苏样”“苏意”。而所谓“苏样”“苏意”“苏式”,就是苏作、苏州风格。

    今天(7月8日)上午,“走进苏作,感悟江南”文化展演活动亮相第十一届江苏书展中心舞台。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邀请60后、70后、80后三代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苏作工艺,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让读者感受最江南的“苏式”生活。

    突破传统定式

    是苏绣艺术生命力的拓展

    2014年11月28日,苏州成功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2018年11月1日,苏州凭借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不懈努力与杰出成就,成为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前不久,历时5个月精心打造的“苏作馆”上海国展中心旗舰店隆重开业,这是江苏省首个入驻上海国展中心的展销馆,也是苏州首次将诸多门类的苏作精品集中展销,是在“沪苏同城化”背景下全面打响“苏州制造”和“江南文化”品牌的扎实举措。

    那么,在新时代,工艺大师们在继承苏州优秀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在为苏作的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做怎样的努力呢?活动现场,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和大家分享了她的苏绣作品《骷髅幻戏图》系列。

    《骷髅幻戏图》原画系南宋李嵩所作,苏绣《骷髅幻戏图》曾入展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开了当代苏绣进入世界顶级艺术展览的先河。姚惠芬将刺绣的语言发挥到极致,完全改变原来的传统结构,以50多种传统针法绣出不和谐与扭曲的画面图案,用“对立”“扭曲”“矛盾”来表现这幅中国绘画史上的诡异小品。

    苏绣的传统风格是精细雅洁,这完全颠覆习惯的创作令姚惠芬大为痛苦,甚至在创作初期还出现了“绣不下去了”的念头。不过,随着不断的尝试,她重新定义了刺绣的语言,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去运针刺绣,在“当下的平常间”打破、深入与重构。她表示,将成型的规范和定式统统抛下,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是苏绣这门技艺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拓展,也是传统真正的创新。

    心中有着情怀

    才能做出独具魅力的作品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这是明末著名散文家魏学洢《核舟记》中的开头部分。这篇经典散文,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核雕艺术家高超的技艺,也让我们对能在方寸之间传达出大千世界的精彩纷呈的核雕充满了想象和好奇。活动现场,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陆小琴展示了她的作品《清奇古怪民族魂》,引得众多观众惊叹。

    “清奇古怪史留名,莫道人间太不平,不是风霜置死地,虬枝茂叶徒青青。”诗人丁芒以诗盛赞苏州司徒庙中的4株古柏——“清奇古怪”。画家吴冠中先生也曾说过,“‘清奇古怪’应该做个雕塑,可以放在天安门前给国人瞻仰,这么好的造型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是民族的脊梁”。陆小琴从小就经常去看这四株古柏,在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有感而发,运用立体的雕刻手法,创作了核雕《清奇古怪民族魂》。屹立的姿态、劲挺的线条、繁复的树纹构成流畅而富有韵律的变奏,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在这件作品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苏州澄泥石刻代表性传承人蔡春生则展示了铭文砚、《荷塘秋色》砚和石雕《芳华》。“这组铭文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每件砚台都是三人合作——我父亲制砚,我制作铭文,一位书法家进行书写。每一方砚台都是苏州澄泥石,形制简约大方,铭文都根据天然的石品进行创作,每方砚台都是三个字的铭文。”在蔡春生看来,每一块石头都是有诗意的,都是有画面的,需要艺术家去认真发掘。而砚台是一种包容的创作载体,可以承载书法、绘画、篆刻、文学等多种艺术样式,并由此打造更有文人趣味、更具内涵的砚台作品。

    《荷塘秋色》砚则是蔡春生捡到的一块石头制成。它全身都是瑕疵和斑点,却让蔡春生联想到了晚秋的气息,并利用天然的锈色在荷叶和池水间呈现出自然的、秋天的况味。“我觉得我们不能辜负任何一块石头,不要辜负了石头先天所具备的某一方面的美。它们的那些特征,对我们的创作是一种绝佳的提示,能够让我们得天之助,创作出独特的、具有自然情趣的作品。”蔡春生说。

    懂了苏式鸟笼

    就懂了“最江南”的生活

    苏式方形鸟笼是精巧苏作的典型代表,也是江南文化的实物载体。活动现场,苏州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袁牧展示了“苏式鸟笼”大师颜虎金制作的苏式方形鸟笼。

    鸟笼有“北派”“南派”之分。北派鸟笼为圆形,以天津为代表;南派鸟笼为方形,以苏州为代表。苏州制作的鸟笼,即为“苏式鸟笼”,因为其呈方形,又被称为“官印笼”。袁牧表示,苏式方形鸟笼与北方圆笼在外形结构上的不同,与其所依附的环境空间和建筑家具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青砖黛瓦的江南建筑,简洁细腻的苏式家具滋养了小巧玲珑的苏式方形鸟笼。

    “农耕时代的手作造物方式,其核心是承载着一个地方人文和自然风貌的造物技艺和形式样式。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一地风貌一地物。”袁牧说,苏州人手上托举的并非是笼中豢养的鸟,枕河人家窗前悬挂的也不是养鸟的笼,鸟笼和居所,共同建构了“最江南”的苏式生活。

    苏州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邢静告诉记者,苏工苏作积淀着苏州丰厚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也蕴含着苏州走向未来的精神基因。举办本次文化展演活动,除了要保护和传承苏工苏作之外,更要助力打响“苏州制造”和“江南文化”品牌,奋力开拓发展的“新蓝海”。(苏报记者 姜锋 实习生 顾星月 文/视频 倪黎祥/摄)

    责任编辑:汪财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