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7-10
如何写出两本“中国好书”?赵菱与大小读者分享创作经验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白雁 姜斯佳 / 文 施向辉 / 摄)" 我从小就热爱阅读,喜欢写作。13 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文章,18 岁获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2 岁时出版了我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从此以后,我就走上了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从热爱阅读到热爱写作,从少年作家到青年作家,从自发写作到自觉写作,我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7 月 10 日下午," 书香中国 · 全民阅读大讲堂 " 的第五场开讲,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赵菱以 " 阅读陪伴成长,写作带你飞翔 " 为题,与现场大小读者分享了自己童年、少年时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故事。讲座最后,几位同样怀着作家梦的小读者踊跃上台提问,获得了赵菱的亲切指导与鼓励。

从缝纫机桌上开始的写作梦

"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妈妈很喜欢阅读,家里有很多书,从国内的优秀文学作品到国外的名著,可以说应有尽有,我是亲子阅读最大的受益者。" 从赵菱出生开始,母亲就用日记的形式为她记录下了每一个快乐的、难忘的、有趣的瞬间。赵菱六岁会写字的时候,母亲把厚厚的一摞日记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她,激起了她记录生活的兴趣。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了今天,小时候在笔记本上写,长大后在电脑上写,即使在出差的时候,她也会在手机的备忘录里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触。

谈到自己最初的写作,赵菱始终难忘一张缝纫机桌:" 奶奶家有一架古老的缝纫机,当奶奶取下缝纫机乌黑的机头,那架缝纫机就变成了一张淡黄色的、光滑的书桌,我就是在这样的缝纫机上开始自己最初的写作的。我的面前,是一本粗糙的、甚至有些简陋的练习本,手中握着一支普普通通的笔,但门外有一棵生机勃勃的石榴树,树上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觉得写作是一件神奇而美丽的事。" 在这张独特的桌子上,小赵菱模仿看过的杂志,在笔记上列出 " 诗歌 "" 故事 "" 童话 " 等栏目,又为每一个栏目写文章,这就是她最初的 " 文学创作 "。

为了记录那一刻生命的重量

赵菱从小就喜欢自然。童年时在自然中的漫游,让她知道了每一种树木的名字,哪一种野菜可以吃,哪一种野果在什么时候成熟,有时候观察天牛、蝉、蚂蚁和一种叫 " 花蹦蹦 " 的小昆虫,她能一连观察一两个小时,看得津津有味。后来,这些植物、动物都被她写在了作品中。

这个时期发生的一件事,对赵菱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她开始从短篇故事转向了短篇小说的创作。后来,她用一段文字记录下了当时的感受,并在讲座中读给在场的读者听:" 有一天,我走在河边,看到河岸上长着一棵棵高大的白杨树。白杨树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摆动,这时,一根下垂的枝条吸引了我,我看到上面有小小的东西在颤动。于是,我就走过去,仔细一看,我一下子惊呆了。原来,上面有一个拇指大的、深褐色的硬壳。以前我也在树干上看到过,以为是树上的一个小疙瘩,远远看去,甚至以为是一小块泥巴。但此刻,我看到从那个硬壳里,正飘出一丝丝轻柔的绿丝线,我再仔细一看,天啊,那不是绿丝线,而是一只只刚刚诞生的小螳螂!它们轻得像一缕丝线,柔软得像一缕月光,但当它们被风吹到这个崭新的世界上去,它们柔软的身体就有了生命的力量,渐渐成长,变得强大起来了。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深深地被震撼了。我轻轻伸出手来,一只小小的螳螂轻轻地落到了我掌心里,它是那么轻,轻得几乎没有任何重量。可它又是那么重,因为那是生命的重量。我感觉生命太神奇了!它是那么轻盈,又是那么沉重,是那么偶然,又是那么奇妙!当时我心中有一个声音响起来:我要成为一个作家。我想把我对大自然细腻的感触、对生命的感触、对世间万物的感触用自己的笔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 从那一刻起,少年时期的赵菱在心中坚定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的梦想。

两本 " 中国好书 " 背后

"22 岁时,我出版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从此,我一直为儿童文学创作而努力。成为儿童文学作家后,我常常想,应该为今天的孩子创作出什么样的文学作品,为他们的成长注入积极向上的力量呢?" 这时的赵菱从自发写作开始进入自觉写作,意识到了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8 年获得 " 中国好书 " 的《大水》是以赵菱的奶奶童年时的故事为原型创作的。黄河南岸发大水时新奇的景象让年幼的赵菱印象深刻:" 一夜之间,大水忽然涌来,淹没了村庄、果园和田野,平平的街道变成了河流,孩子们划着一只木盆当船,就可以划到街上去 …… 在大水中,粮食吃完了,人们就想办法编织大眼渔网、小眼渔网去打鱼,鱼就成了他们灾难之中的粮食。会打鱼的人家,家里的盆里、碗里,连水缸里腌得满满的都是鱼。大水退去后,大地上裂出了手掌宽的裂缝,孩子们可以把手臂伸进深深的裂缝中去。那时的人们很有智慧,他们就在脚上绑上长长的木板,胳膊上挎着篮子,篮子里装着麦子的种子,他们走在大地上,把麦子的种子一把一把地洒到大地的裂缝中去,等待麦子发芽生长。等麦子长出麦穗,磨成面粉,人们就靠这点粮食顽强地生活下去。" 老人口中与灾难顽强抗争的真实经历,对赵菱来说是一堂更生动的生命教育课。成为作家后,赵菱把奶奶讲述的故事写了出来,让更多的孩子知道,在多年前,一个叫兰儿的小女孩和她周围的人们是怎样不屈不挠地和大水抗争的。

2020 年,赵菱的小说《乘风破浪的男孩》再度入选中国好书,小说以新时代孩子和中国海军的故事为原型创作。赵菱在南京市一所小学采访了一个从 7 岁起学习帆船的男孩,学习帆船很辛苦,但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从来没有缺过一次课,后来赵菱才知道,男孩的毅力来自身为中国海军的父亲。"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常常为新时代孩子们的顽强拼搏而感动,为中国海军的发展壮大而感动,为中国军人的默默奉献,无私付出而感动,所以我很想把这种感动传递给读者们。"

相关标签

阅读 讲座 作文 童话 指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