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南通 当文学成为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透视“中国文学海安现象”

当文学成为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透视“中国文学海安现象”

2024-2-23|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1060| 评论: 0|原作者: 冯圆芳 丁宏波|来自: 新华日报

摘要: 江苏海安,日前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吴义勤、汪政、夏坚勇、陈歆耕、刘旭东、何平等蜚声文坛的“海安之子”回到故乡,与他们一道而来的,是为调研“中国文学海安现象”热忱奔赴的海安文学“朋友圈”。在当代中国文 ...
  江苏海安,日前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吴义勤、汪政、夏坚勇、陈歆耕、刘旭东、何平等蜚声文坛的“海安之子”回到故乡,与他们一道而来的,是为调研“中国文学海安现象”热忱奔赴的海安文学“朋友圈”。

  “海安现象”何以铸成
  在当代中国文学版图上,小小的海安占据了璀璨的一隅。蒋和森的《红楼梦概说》,吴义勤、汪政、何平的文学评论,夏坚勇的文化大散文,丁捷的反腐类纪实作品,卓牧闲的网络文学警务小说,可谓国内文坛的扛鼎之作。
  “其实,文学是有她的‘出生地’的。”江苏省文联一级巡视员刘旭东深情说道。
  怎样的沃土,催开了文学的蓓蕾?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黎峰首先想到的,是海安的文脉。千百年间,海安文风炽盛、弦歌不绝。北宋范仲淹、南宋文天祥在海安留下千古绝唱,教育家胡瑗于此布席讲学。明清以来,海安崇文重教风气愈甚,从各大书院中走出大批金榜题名、科场得志的进士、举人、贡生。新中国成立后,海安更是名家辈出,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享有“新华字典之父”美誉,历史学家韩国磐一生著书20余部,被史学界奉为“一代宗师”。
  “这就是海安土壤的‘肥力’。”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深为赞叹,厚重的文脉足有涵育万物的力量,文学之花能否破土而出,与这力量的滋养息息相关。
  在海安,崇文重教之风在学校、家庭等社会的最小单元里真切地传递着。
  即使父亲已故去多年,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依然铭记着他关于“文章立身”的教诲。“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书,就是父亲于上世纪50年代在如皋师范就读时使用的教材。父亲毕业后,这些教材就被祖父用油纸包好,悉心藏在房梁上,直到有一天郑重地赠送给我。一个人能在恰当的时候读到恰当的书,是无比幸运的。”汪政感叹。教材中介绍的世界名著、四书五经,如一艘摆渡船,让他在视野上冲破江海小城、走向文学的汪洋。
  海不扬波,安居乐业,是为海安。在汪政看来,精致的往往就是审美的,日常生活是通向文学创造的一条康庄大道。在海安的城市腔调、文化性格之中,“中国文学海安现象”破土而出。

  对今天文学教育有何启示
  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散文家夏坚勇,津津乐道于海安的几个文学现象。
  一是上世纪70年代的海安县文化馆现象。下乡知青趁着假期参加创作学习班,仅1973年的那期学习班,就培养出了夏坚勇、陈歆耕、董志翘、张贵驰等一批文学人才。二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场中学现象,短短十余年间这里接连走出陈歆耕、汪政、吴义勤等后来的文坛翘楚。三是上世纪80年代的海安中学现象,刘旭东、何平、丁捷、徐循华、小海……皆是海中学子。“这所中学一直有种不唯分数、全面发展的教育传统,注重发现、引导学生的兴趣和天赋,老师们喜爱文学,眼界也很开阔。”夏坚勇赞叹。
  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看来,观照“中国文学海安现象”,能够为今天的文学教育提供一份珍贵的启示。
  “在上世纪80年代的县城中学,一位好的先生就是我们青春期的诗和远方。”何平深情地说。当时,同为海中校友的南师大中文系教师何永康每年都会回母校做讲座,讲作文技巧,也谈红楼美学,“没有何先生,就没有后来的我和丁捷”。
  在当年的海安,中小学都有活跃的文学社,那是真正有文学梦的少年的自由聚合。何平和丁捷组织的清波诗社,社员包括苏中地区的几十所中学,笔友则分布全国各地。诗社的文学活动经常得到在如皋师范教书和从事文学批评的汪政老师的指导。“海安县城是一个有机的文学场。”何平对记者说,“这个文学场是由售卖最新文学书刊的邮局和书店,图书馆和工人文化宫,文化馆和电影院的电影、录像、美术展览及其他文娱活动,和遍及城乡的文学青年写作与交往等构成的县域文学生活,它也是整个国民审美生活的缩影。”
  汪政说,地方是靠文化“养”出来的。海安拥有独特的文化性格、浓厚的文学氛围,“养”出了当代中国文学的“海安现象”。
  在《文学报》原社长、主编陈歆耕看来,“海安现象”既有广谱性的大众文学写作,也有专业的文学创作;既有本土作家深耕当地、表达当地,也有“海安之子”阔步寰宇、攀登更加险峻的文学高峰;还有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共荣共生。
  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晶明忍不住感叹,海安作家正以一种有形或无形的乡贤文化回馈桑梓故里,他们身上浓浓的书卷气、全面而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通江达海的广博视野,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海安最好的代言。

  为文学之城建构更大“分母”
  “范公堤挡住了黄海泥沙,挡不住儿女们以梦为马……”“中国文学海安现象”研讨会召开前夕,刘旭东作词的歌曲《海安老家》甫一发布,就在海安人的朋友圈里泛起温情的涟漪。一曲烙印着游子乡愁的吟咏唤起了与会者共同的追问:我们心底的“老家”,该如何重新镀亮?
  “海安现象”如何良性可持续,如何发挥名片效应、引擎动能,深融并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海安面临的一道课题。
  对海安中学文学馆的正式开馆,汪政寄予厚望:一座中学的文学馆及其文学课程基地,是中学教育融入地方、融入时代、增强校地联系的重要平台,通过与省市作协乃至中国作协进行互动,以海中为重要主体的“中国文学教育共同体”或许成为可能。他呼唤海安的学生要更加具有“地方感”,热爱家乡、熟悉家乡,也在这个过程中推动语文教育的变革,找到生活的语文、在地的语文。
  一座城市的书写者能否更好地深耕当地、表达当地,以文学的方式对城市重新命名,直接关乎城市能否在新一轮比拼中挺膺新的赛道。
  海安本土网络文学作家卓牧闲,其取材于海安市公安局真人真事的《朝阳警事》,曾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在“海安市网络文学谷”揭牌仪式上邂逅卓牧闲,他笑道,他的“火”和没有网络作家这么写有关,也就是——深描具有海安小城肌理的凡人微光、风土人情、市井微澜,《朝阳警事》的人物原型,就是海安市公安局民警王益娟,一名忙到飞起、只能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的“虎妈”,同时也是一位用绣花功夫处理三姑六婆、家长里短的基层治理实践者。小说中提到的“正月半,炸麻串”等海安民俗,吸引了许多网友前来“认亲”和“考古”。
  在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看来,一座文学之城能够生长,归根到底在于作为城市“分母”的那些热爱文学的人。文学的高度很大程度上由读者的高度决定;对文学的阅读,将通向我们对社会、对生活、对时代的阅读,在文学与城市的双向奔赴里,一定会碰撞出更多风景,绽放更美的似锦“繁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