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省直 江苏文脉对生态文明精神的塑造与推动

江苏文脉对生态文明精神的塑造与推动

2024-4-2|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657| 评论: 0|原作者: 于洪芹|来自: 新华日报

摘要: 江苏文脉是江苏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构成,承载着江苏的文化传统与文化记忆。成中英先生在论及“江苏文脉与中国现代化”议题时,认为江苏文脉直接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本质。他将此归因于三大要素:江苏在近现代 ...
  江苏文脉是江苏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构成,承载着江苏的文化传统与文化记忆。成中英先生在论及“江苏文脉与中国现代化”议题时,认为江苏文脉直接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本质。他将此归因于三大要素:江苏在近现代展现出以和谐与沟通为核心的商业精神;江苏的人文精神底蕴深厚;江苏人以其明智、细致和专业,为中国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此三点亦为江苏生态文明精神的塑造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土壤与理论支撑。

  苏商精神成为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江苏地处江淮下游,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水陆联运优势,自古便是商贾云集的繁华区域。明清时期,苏州成为江南地区的商业枢纽。鸦片战争后,面对民族危机,以张謇为代表的江苏商人积极投身实业,其规模和贡献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商业的兴起。苏商精神,以实业兴国和重视教育为核心,强调以和为贵与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展现出苏商的爱国情怀与包容创新的理念。苏商精神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内驱力,在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尤其强调社会责任感,塑造出对生态负责的商业伦理。
  绿色建筑和绿色技术的应用是江苏商业精神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明显体现。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和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实施绿色发展领军企业计划,并表彰了上百家企业积极响应绿色转型升级的努力。他们积极推动绿色商务,应用环保智能监控、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等绿色技术节能减排,展现了苏商积极投身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此外,江苏的商业实践也在社区环保方面得到体现。以张家港市东沙化工园的绿色转型为例,众多智能制造企业有望加入转型后的园区,助力新产业的发展,促进该区域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苏商精神不仅推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促进了生态保护和社区合作的深化,为构筑江苏绿色和谐的景观生态贡献力量。

  文化传统塑造崇尚自然的人文生态
  江苏是文化重地,儒释道三种思想传统源远流长,共同构筑了江苏的文化精神底蕴。儒学传统可追溯至春秋战国,因地缘邻近鲁国而文化交流密切,六朝时期,南京作为政治与文化的中心,强化了江苏的儒学传统;孔庙的遍布与民间尊师祭孔风俗的传承则表明儒学已深入人心。道教文化以茅山道教的兴起为标志,西汉茅氏三兄弟在此炼丹成仙,此后葛洪、陶弘景等宗师的活动使茅山成为道教圣地,上清派在此兴起,对中国道教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在江苏亦根基深厚,自东汉广陵建寺,经南北朝时期寺庙林立,至唐朝鉴真东渡,表现出其广泛的文化影响。江苏文化通过儒释道的交融,构建了生态美学的多维视角。儒家的“天人合一”哲学观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易传》“生生之谓易”强调顺应自然法则、尊重生命循环的理念。道家的“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展现出对自然法则深刻的尊重,庄子“齐物论”彰显人与自然平等共生的理念。佛教的宇宙观,在《华严经》“法界缘起”揭示了一切生命的相互联结,禅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则洞见万物一体。此三者共同铸就江苏的文化精神和生态哲学,在文学、绘画、建筑等领域均有体现。
  文学方面,刘勰《文心雕龙》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启迪,其《原道》篇将自然之道视为文之源;《物色》篇强调人与自然的情感共鸣;《养气》篇与《神思》篇则注重遵循自然节律的精神生态层面。绘画方面,吴门画派书写性灵,追求意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金陵八家多写丘陵野景,寄情自然;扬州八怪善画梅兰竹菊与自然山石,映射独特审美意趣;海上画派则融合东西方美术元素,擅花鸟写意,泼墨云山。新金陵画派则绘制山河新貌,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敬。建筑方面,江苏园林设计注重自然、人文元素与建筑布局的有机结合,现代城市规划则强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如苏州工业园区的湿地公园和绿色走廊建设。古镇如常州孟河,沿河而建的传统民居及街道布局与水乡环境的和谐互融,彰显生态共生理念。

  人与自然同构生命共同体的伦理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全域性的政策推动和跨层级的社会参与,形成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的生态治理新模式。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不仅强调生态价值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通过教育整合机制,如《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办法》,确立了全民共育生态文明的长效机制。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创新思维的高地,通过扩展生态美学教育,将生态理念融入青年学子的学习生活。生态科普展览和田野调查等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社会组织如牧青环保协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直接参与到环境保护的第一线,这不仅丰富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形式,也扩大了生态文明的社会影响力。新媒体的广泛运用,特别是政务新媒体的创新应用,为江苏生态文明的传播和实践搭建了桥梁。通过在线互动和直播活动,提升了公众对生态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这种互动的传播方式有效地拓宽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参与空间。同时,江苏通过品牌如“美丽江苏”的对外传播,将地方的生态理念和实践经验推广至国际舞台,展示了江苏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姿态。江苏生态文明的发展,深植于其独特的文脉之中,成就了和谐共生的文化格局。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