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南京稿库 强国荐书丨王振羽荐《登峰测极》:无限风光在险峰

强国荐书丨王振羽荐《登峰测极》:无限风光在险峰

2024-4-18|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31| 评论: 0|原作者: 王振羽|来自: 学习强国

摘要: 青藏高原是地球之上最高的高原,也是最年轻的高原,其最高峰就是珠穆朗玛峰。这是大家都熟知的地理常识。但,珠峰是否一直就是这一名称?说它是最高峰,它究竟到底有多高?珠峰的高度乃至青藏高原这一世界第三极的岿 ...
  编者按:“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联合推出“爱悦读云分享——强国荐书”专栏,特邀省社科联、省文联、省作协、省科协、南京图书馆等单位支持,长期约请各大出版社总编辑、图书馆馆长、文化名家、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科名家、理论专家、科学家等各领域知名人士,结合自身阅读经历,为读者推荐一本好书。
  今天为大家荐书的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国家一级作家王振羽,推荐书目:《登峰测极》,新华通讯社编著,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青藏高原是地球之上最高的高原,也是最年轻的高原,其最高峰就是珠穆朗玛峰。这是大家都熟知的地理常识。但,珠峰是否一直就是这一名称?说它是最高峰,它究竟到底有多高?珠峰的高度乃至青藏高原这一世界第三极的岿然存在,对于中国乃至世界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何不同国家都有人不约而同前赴后继攀登珠穆朗玛峰?是一项向极限挑战的体育运动?是一场关乎国家尊严与体面的竞争?新近出版的《登峰测极》一书对种种疑问作出回答,为一部令人信服堪称权威的关于珠峰测极的集大成之书。
  《登峰测极》是一部科普启蒙之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漂移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拔地而起巍峨耸立成为世界一极地理奇观。它的存在,不仅是一大天然屏障,更是众多世界著名河流的发源之地。这样的庞然大物,这样的山脉绵延,这样的河流纵横,这样的气象万千,它的高度还在变化?它的整体还在移动?它的冰川还在嬗变?了解这些变化,洞察这些内涵,于国家、于人类,都是重大课题,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有人说,珠峰处于碰撞的前沿,也始终发生着长期性与随机性变化,是观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晴雨表。该书明确告诉我们,从总体趋势上看,整个珠峰地区垂直向以每年大约4毫米的速率持续隆升,水平向以大约3厘米的速率向北京、长春方向移动,但珠峰在这样的运动之中是否会一直长高?因为珠峰位处地壳运动活跃地带,其垂直向的隆升变化还要经受另一种地质伟力的削减。若以每年大约4毫米的隆升速率计算,珠峰隆升60厘米,大约需要150年,而1934年发生的距离珠峰9000米左右的大地震,使珠峰下降了63厘米,足以抵消过去150年的增长。与此同时,地球重力作用本身也是限制珠峰永远长高的一大因素。现在多说气变、碳中和,就青藏高原的标志珠峰地区而言,也在持续变暖,气温逐渐升高,虽然它与青藏高原的平均升温率大致相当,但因升温幅度存在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受此影响,珠峰地区的冰川整体萎缩。若冰川和积雪储水量减少,从长期来看,江河源头会慢慢走向枯竭,最终影响整个流域的气候和生态,也会给依赖冰雪融水生活的高原居民带来生存威胁。因冰川的快速消融,珠峰地区的冰湖面积也在急剧扩张,虽然也有老冰湖消失,但就整体而言,新生冰湖的面积要大于消失的冰湖面积。冰湖、冰川、地壳运动、各类物种的存在、物候的变化,都不能等闲视之,都要科学而审慎地对待,而不能“以其昏昏”。
  如何“使人昭昭”呢?《登峰测极》是一部解疑释惑之书。登峰测极,难度很大。有不少登峰者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可钦可敬。当年,登临巅峰,不无激励弘扬攀登精神的意义,也是为国争光,当然也有科考内容。如今,科学进步,技术昌明,无人机广泛使用,遥感技术近乎普及,中国人已经步入太空,登临月球的嫦娥计划也在稳步推进。从苍茫太空俯瞰小小寰球,已经习以为常。在此情势之下,兴师动众,耗神费力,徒步登临巅峰,究竟还有无必要?该书告诉大家,技术再进步,还是需要人的身临其境,还是需要人的亲身躬行。珠峰峰顶大风多,气流也不稳定,气温又很低,直升机和测量型无人机目前尚无法在峰顶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飞行;况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使用机器人操作精密测量仪器的先例,峰顶作业更无可能。使用卫星测量?卫星测量是可行方案,但其精确度与大地测量方法相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珠峰高程测量必须科学严谨,到目前为止,中国仍然采用传统测量与现代大地测量方法相结合,由测量登山队队员登顶实地测量,稳妥可行,令人信服。也许在今后,假以时日,这一方法会得以改变。
  《登峰测极》是一部科学技术发展进步之书。小小寰球,板块漂移,桑田沧海,青藏高原自海洋中崛起成陆而又成高原。大致在310年前的1714年,康熙帝为绘制《皇舆全览图》而派人入藏进行勘测,也就有了“朱母郎马阿林”之名。此后英国人的热情不减,不断试图登顶,还从恒河之滨遥望珠峰,为之命名。曾有一《雅鲁藏布江传》提到英国人考察此河流的一种漂木实验。《登峰测极》细说珠峰测极的过往与当下,中国人最终正本清源的艰苦过程,还有当年苏联与中国合作培训登山队员的历史,新华社记者郭超人就登顶成功的新华社通稿。更为重要的是,登峰测极,科学考察,从当年的地质锤、罗盘、帐篷,到如今的极目一号浮空艇,从当年的登山队到如今的科考队,更有在21年前的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挂牌成立,中国对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到如今,艰苦卓绝,坚韧不拔,从一顶帐篷到如今完备的综合观测研究站,物换星移,不断跃进,令人感慨万千。
  多年前,我曾去过珠峰大本营,置身绒布河边,听绒布寺内风铃阵阵、看经幡飘扬,仰望珠峰,放眼四周,这一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三极,这一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储备基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与在这里站岗放哨的人民子弟兵攀谈,和这里的科考人员聊天,倍感在此坚守研究的意义重大,对在此默默付出的人们的敬意更是油然而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