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海外中国 专家访谈 府建明:“拿来”的现实意义

府建明:“拿来”的现实意义

2018-9-17| 发布者: zhaowei| 查看: 2691| 评论: 0|原作者: 陈曦|来自: 现代快报

摘要: 府建明,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哲学博士,编审。江苏人向来不爱冒头,但“人文荟萃”几个字总让他们不甘于人后。在改革开放大环境影响和业内推出多套丛书的压力下,江苏人民出版社于1988年开始推出“海外中国研究丛 ...

  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于1988年创办,迄今已满30年,从未中辍,旨在专门引进海外关于中国研究的学术论著佳作,从历史到当代,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截至2018年8月已出版图书近180种。一本本高质量的著作呈现在中国读者的面前,汇聚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也成为当代中国出版的奇迹。值“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出版30周年之际,现代快报读品周刊推出与丛书关系密切的系列大家访谈。

    1980年代中期,社会氛围宽松,学术研究和争鸣空前活跃。一批有责任感的出版社试图通过出版影响社会思想流动。四川人民出版社率先推出“走向未来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随后推出“走向世界丛书”,辽宁人民出版社推出“面向世界丛书”……皆得隆誉于一时。江苏人向来不爱冒头,但“人文荟萃”几个字总让他们不甘于人后。在改革开放大环境影响和业内推出多套丛书的压力下,江苏人民出版社于1988年开始推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30年过去,当年领一时风骚的各地丛书早已风流云散,唯有江苏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从未中辍、出版至今,成为海内外读者公认的中国出版品牌之一。

  那么,丛书出版坚持至今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继续译介海外中国研究著作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对此,现代快报读品周刊专访了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府建明。

  府建明,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哲学博士,编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江苏省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首届“江苏名编辑”、“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江苏省新闻出版行业感动人物”等荣誉称号。兼任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生导师,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客座教授等。

  “坚持”是丛书的成功之本

  读品:“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出版至今整整30周年,请您谈谈这套丛书的创始过程。

  府建明:1980年代,受改革开放的激荡,国内掀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活跃,出版界也活跃,出版了不少很有影响的新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的这套丛书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催生出来的,主要的策划人是我社的周文彬先生,他是在与刘东的交往中获得这个选题信息的。但据说当时通过选题并非一帆风顺,社领导方面给予重要支持的是史家骅先生。这套丛书的第一本书是《中国的现代化》,出版于1988年12月,但实际酝酿的过程要更早些。当时虽有一个阵容强大的编委会,但策划者主要是刘东和姚大力,后来姚大力又因故不再参与,就由刘东一人承担下来,直到现在。

  读品:根据出版书目,丛书在前十余年间共出版了40余种,但有些年份出书量极少,每年只有一两种,这是什么原因?

  府建明:丛书发展到今天,外人只看到了光鲜,却不知过程的艰难。我是2003年从江苏古籍出版社调到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在此之前的情况虽有耳闻,但不甚了然。2009年,丛书出版20周年之际,我就此详细求证过周文彬先生。据他所说,丛书自诞生之初就伴随着争议。至于原因,有来自外部的压力,有来自内部的压力;有对丛书选题内容的质疑,也有单纯为经济效益着想的。所幸的是,一些有责任感的编辑力挺坚持,而我社的领导也是有判断力的,所以渡过了难关。这里特别要感谢老前辈周文彬先生,还有佘江涛先生,他当时还是年轻编辑,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读品:丛书发展到今天殊为不易,您认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府建明:丛书出版30周年,走上了良性的发展轨道,核心是“坚持”两字。这种坚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主编刘东,二是我们出版社,包括领导层和编辑人员。我们这套丛书前后历经了五任社领导,参与的编辑人员有数十位。如果没有坚持和韧劲,丛书也办不到今天。所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是做好学术出版的根本。

  引进了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

  读品:“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在学术界享有盛誉,很多人认为这是目前学术界、读书界、出版界最优秀的图书品牌之一。您如何看待这一评价?

  府建明:我认为这个评价是符合实际的。比如在各种学术场合,别人总会跟我不由自主地提到它,这足以说明丛书在学术界的影响力。至于书业界的反应,我曾与营销人员一起走访了全国各地许多学术书店,发现没有一家书店不把它列为主要品种的。这又足以说明,丛书的影响已越出了纯粹的专业领域。由此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那就是一定要好好维护它。

  读品:丛书对学术界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里?

  府建明:我喜欢用“启发”,而不是“贡献”。至于说有哪些启发,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如从总体上讲,我认为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的视角独特,二是研究的方法新颖,三是研究的态度严谨。特别是前两点,对国内学者的启发尤甚。比如像《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中国社会史》《洪业》《大分流》《繁盛之阴》《卫生的现代性》等,这些著作研究的方法和涉及的领域,都是以往国内学界所罕见的,看了真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至于学术的严谨性方面,瓦格纳的《王弼〈老子注〉研究》、滨下武志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浦嘉珉的《中国与达尔文》等堪称是典范,你只要翻翻他们的前言和附录就知道了。

  读品:您是中国哲学史与宗教史方面的专家,这套丛书对您本人的学术研究又有什么启发?

  府建明:丛书所选择的书目有相当部分是有关中西文化融突的,即使是纯粹案例性、微观性的研究,也透露出与中国传统学者不同的气息。如果你细读萧公权、杨联陞、杨懋春这些旅居海外的华裔学者的著作,你就会发现,尽管他们早年的教育和学术背景在中国,但他们的视域及叙事方式已与纯粹的中国本土学者有很大区别。这些都说明这套丛书反映的中国研究是“国际的”,而不是现在国内流行的“国学”。

  我写博士论文时,选题是关于魏晋南北朝般若学的流变问题,而我恰恰编过许理和的《佛教征服中国》,这本书偏重佛教社会史,与我们传统的研究方法大为不同,这让我很受启发。柯文的《历史三调》所提出的三重历史观,为宗教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还有其他领域的一些著作,它们的问题意识和叙事方式对我的研究同样有不小的帮助。

  读品:学术研究与学术出版是一种互动关系。在促进学术研究方面,您认为出版界还可以做哪些工作?

  府建明:学术研究与学术出版本质上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促进的。但我不主张把出版的功能和作用过于夸大,更不主张出版界把学术研究的事情大包大揽,那样就本末倒置了。还是拿这套丛书来说,它的成功部分归因于主编刘东与我社的良好合作,他主要搜罗选题和物色译者,我们主要落实编辑和出版。后来由于丛书的影响力,也有不少选题通过编辑渠道推荐过来,但我们还是会发给刘东,充分听取他的意见。而刘东也会把他获得的选题传给我们,听取我们的意见。正是这种有效合作,形成了主编与出版社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读品:学术界和出版界有不少人提出中国学术原创不足的问题,联系到教育上,还有大家熟知的“钱学森之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府建明:我认同“中国学术原创不足”的说法,这通过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拿我们这套“丛书”来说,我前面提到的它对中国学术界的三点启发,其实就反衬出中国当前学术存在的不足。“中国研究”领域尚且如此,那么其他研究领域就可想而知了。“钱学森之问”是对这个问题的更深层次的发问,即涉及到学术研究背后的国民教育问题,那就更重大、更复杂了,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如果从出版层面来讲,它作为知识传播的桥梁,做得好,至少可以部分起到促进学术研究的作用。就像我们这套“丛书”,它引进了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对开拓国内学者胸次起到了积极作用。

  成熟的文化交流应该“礼尚往来”

  读品:“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中外学术交流,在以往30年里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它还有什么坚守的价值和意义?

  府建明:这个问题正是我一直想要回答的。在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不过“文化自信”的确立也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就逻辑地包含了吸收外来优秀学术成果的合理性。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拿来主义》,批评了两种极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他认为,这两种极端恰恰都是不自信的表现,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要“礼尚往来”,要采取“拿来主义”。“拿来”当然不是简单地接受“送来”,而是有选择的,“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鲁迅认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他的这个观点,我认为在当下仍有现实意义。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不言自明。

  读品:丛书中似乎研究古代中国的居多,研究现代特别是当代的较少。

  府建明:这首先要辩证地看待“古”和“今”。在人类二百多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五千年其实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另外由于中华文明绵延未绝,古之事常为今之鉴,所以研究古代中国,并不是简单地“厚古”。其次是从研究角度讲,学问都是“素心人”的事,需要冷静观照,我国传统上也有隔代修史之说。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基础研究重传统,对策研究重当下;前者是学术性质的,后者是智库性质的。我们这套丛书侧重于学术,所以在题材上传统的居多。但其实我们也选译了不少研究当代问题的著作,只不过仍是以学术标准衡量的。

  读品:能否透露一下丛书近期的出版计划?

  府建明:我们这套丛书最初并没有奢望发展成今天的规模。不过现在的想法就不同了。我们希望它与海外中国研究相同步,努力反映国际中国学的最新成果。近期我们将推出的图书有《国之枭雄:曹操传》《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汉帝国的日常生活》等,希望大家关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