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海外中国 专家访谈 徐海:30年,我们移植一片森林

徐海:30年,我们移植一片森林

2018-10-19| 发布者: zhaowei| 查看: 2573| 评论: 0|原作者: 陈曦 王冬艳|来自: 现代快报

摘要: 自1988 年创办至今,"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已经走过了整整 30 年,对于这套仍在生长的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徐海在接受现代快报采访时表示,只要全球化的步伐不停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不变,国内学者、读者就必须关注 ...

自1988 年创办至今,"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已经走过了整整 30 年。主编、译者、编辑团队孜孜不倦的坚守,几代出版家的持续接力,对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这套仍在生长的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徐海在接受现代快报采访时表示,只要全球化的步伐不停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不变,国内学者、读者就必须关注海外对中国的研究,出版社就要坚持译介海外中国研究著作。

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样的中国

读品:人们对丛书的认识往往是"一堆书,出完结束",所以关于"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好几任社长都曾面对这样的追问"这套书出到什么时候?"其实大家也想知道,这套书为什么一直在出?

徐海:希望用多重视角、多种维度来看待中国问题,这是我们当初的理念。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始终定位于"海外",始终定位于"中国研究",这个角度没有变。只要全球化的步伐不停,只要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不变,只要海外对中国的研究没有停止,国内学者、读者就必须关注海外对中国的研究,我们就要坚持译介海外中国研究方面的著作。我们的工作没有完成,怎么能停止呢?这也是我们坚持三十年的一个原因。

读品:30 年来,学术界鲜有人不读此书、鲜有人不受此书影响。您个人认为其最重要的价值何在?

徐海:有位领导同志最近在看美国人和日本人写的中国历史。他跟我说,徐海,海外研究中国历史的方法不一样啊。哈佛的中国历史,撇开中国的宏大叙事,不仅谈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多地谈到了中国家庭、百姓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很有价值;日本不简单地说中国怎么样,而是把中国分成若干区域来研究,这很有趣。这让我想起丛书里面有一本《 "地域社会"视野下的明清史研究:以江南和福建为中心》,是日本学者森正夫所写,外国学者观察中国的角度的确有别于我们。所以我就反思了这样一个问题——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是经济学概念,一般是指落后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当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模式不再适应发展需求,需要反省、检讨和修正,可由于之前尝到了甜头,往往不能自拔。

举个例子,我以前穿皮鞋都是用手去拔鞋跟,自从我搬到这个办公室,我们前任社长留了一个鞋拔在这里,我开始尝试用鞋拔来拔我的皮鞋。时间一长,我反而不习惯用手了。甚至有一段时间,因为找不到鞋拔,我就非常的焦虑。我已经形成了深深的方法依赖,或者手段依赖。这对我很有启发。

其实,我们的学术研究同样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我们用旧有的、模式化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评判人物、分析历史事件,往往容易形成独特的思维方法,很难自拔。所以换一种视角,用外国学人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具有独特的意义。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革命家看见排满,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构成的,有道学家、经学家,有排满的革命者,有才子和佳人,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变成同一种人,你要求他们作出唯一的正确的判断——"红楼梦是什么",这也是不可能的。同理,多角度、多民族、多文化背景出身的人看待中国,也是不一样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提供了一种多维视角,让我们知道多种人的不同看法,让我们看到一个丰富的、色彩斑斓的中国,而不是单一的中国。

读品: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为何仍要"借一双眼睛看中国"?

徐海: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它还是一个原因。几千年的文明史,以及近几十年来在文化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让我们足够自信地去接纳外界的眼光和评价。我们的自信不是凭空来的,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提倡文化自信,放弃对优秀成果的吸纳是不行的。如果心胸不开阔、眼光固守,自信就会变成自卑,变成固步不前。

将最重要的资源投入"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读品: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地纷纷推出丛书,有的比江苏早,有的在当时影响力巨大,但只有江苏的这套坚持至今。这种坚持与出版社的理念有何关系?

徐海:曼昆的《微观经济学》第一句话就是" people face trade-offs ",人们面临取舍。换言之,人们取得一个东西,一定会失去一个东西。没有"取"就没有"舍",没有"舍"就没有"取"。出版社精力有限、人手有限,不能把该取的东西舍了,把该舍的东西取了,这很重要。大家都在问: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为什么坚持三十年不渝?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坚持也有放弃,我们放弃了很多。就丛书而言,我们把有限的精力、最好的编辑、最重要的资源都献给了这套丛书,专注于将它打造成大规模的、涉及面广的、影响巨大的图书品牌。事实上,对于丛书选题本身,我们也是有所取舍,我们到今天出了 180 多本,但我们同时舍去的有另外上百本。

读品:具体来说,丛书选题的取舍标准是什么?

徐海:首先,我们这套书的宗旨,刘东在序言里讲得很清楚,就是寻找中国现代化的入口。近十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经济总量排到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但是现代化是个多维角度,不仅仅是经济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现在仍有很多不够现代化的地方。第二个决定标准就是要有建设性,有些书学术上很有价值,但是不符合中华民族发展的大方向,这样的书我们会舍弃。第三,我们一定要选海外顶尖学者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读品:丛书得以坚持 30 年不辍,是编辑团队与主编长期良好合作的成果,出版社是如何处理与主编刘东先生的关系的?

徐海:丛书生命力的长短,跟丛书主编关系极大。我们跟主编刘东先生有三十年的交往,他对我们很满意,我们对刘东先生很尊重。刘东先生是这套丛书得以旺盛的一个根本,他的坚持成就了这套丛书。

十周年的时候,刘东教授跟我们签过一个合同——如果江苏人民出版社不准备出版了,他可以拿到别的社去出版,我们不该反对;如果刘东教授心有旁骛、不编这套书了,我们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编者继续合作,他也没有异议。我看到这个协议,感慨万千。刘东教授最近的著作《天边有一块乌云》,就是讲世事的无常与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无比珍惜这个机会,我们双方都在努力,把自己的心血尽可能地全部放入这部丛书里面,使这套丛书能够源源不断地根深叶茂、生生不息。我也希望,再过三十年回首今天的谈话的时候,我们还在坚守,我们的后来者还在坚守。

希望未来参与到海外中国研究的背景中去

读品:丛书依然在不断生长、壮大的过程中,对于如何更好地办好这套丛书,您有何想法和规划?

徐海:我的想法首先是"不变",我们的传统不要轻易变,中间我们有一些变,很快被否定了,所以"不变"是基本的准则。第二,现在我们每年出 6 到 8 本,我总觉得我们出版的量还是少了一点,每年应该扩大到 10-15 本,之所以要保证量,是因为我们要牢牢占据海外中国研究这个领域的最高点。第三,我希望我们的编辑,能够参与到海外中国研究的背景中去,我们需要培养一些专家型编辑,而不仅仅是来稿编辑,这是我的期望。

另外,从选题上来看,早期汉学偏重于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研究。随着世界变小,中外交流加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生活、研究、学习,更多的海外学者开始对当代中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这样的著作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加大了对当代中国研究选题的引进、翻译、出版力度。《一江黑水》《城市里的陌生人》这些就是对当下中国的研究。

读品:量的扩张会不会造成营销跟不上?有的出版社也出这方面的书,他们可能一年就出一两本,那一两本书如果放在"海外中国研究丛书"里面也就是普通的一本书,但他们宣传力度很大。

徐海:出版不及时,发行跟不上,营销不到位,七八年前这个问题很严重,但这几年我觉得情况在变。但无论如何,有十个儿子跟有一个儿子,是个根本性的区别。你知道,他一个儿子培养得再好,再优秀,我有十个儿子呀,力量很强大,所以我们形成了一个优质板块。他们是一棵树,我们是一片森林,我们不仅仅关心森林里面哪一棵树长得怎样,更关心这片森林是否茁壮成长。

读品:江苏人民出版社是中国学术出版重镇,请谈谈您的出版理念。

徐海:原创、首发、稀缺性,这是我一贯秉持的观点。我们不跟风,不出重版书,不出公版书,《红楼梦》我们不出,《巴黎圣母院》我们不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我们也不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理论上不算原创了,但是其中很多作品是由我们首次引进出版的,这是我们的眼光。很多出版社不是通过眼光来出书,而是通过销量来出书,这不是我们的追求。还有一个就是稀缺性或者唯一性,一定是别人较少涉及或未曾发现的领域和选题。提供给读者独一无二的阅读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读品:请推荐几本令您印象深刻的书?

徐海:我最近又翻阅了《施剑翘复仇案》。施剑翘刺杀了孙传芳,后来从死刑改成了有期徒刑,这本书写大众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在传媒领域的影响,最后导致案件的改判,我们过去没人把它当成一个很有学术意义的事件,大多当成一个历史故事。总体来看,写东西不深,研究问题不细,结论大而化之,依然是国内学术界的普遍现象。另外《一江黑水》《城市里的陌生人》《毁灭的种子》我也很喜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